找到相关内容1379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百六十行,行行皆可废

      孟子曰: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放心就是妄念,求其放心就是除妄显真。只有这条路是学问之道,其他的都不是,都只算是歧途。什么是正法?向内求就是正法。什么是末法?向外求就是末法。中国有句谚语叫做:三百六十行,行行状元。表面上这是社会繁荣的表现,但实际上这正是大道沦丧的现象。我要说:三百六十行,行行皆可废。   最早的时候只有农业,再后来就是农工商三大块,如今则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了,...

    黄泰

    |离心|在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00141018757.html
  • 做一个脱离现实的人

    我们的妄心变现出来的,因为我们的妄心里面有太多的污浊,所以就变现了眼前的五浊恶世。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虚幻的,与梦境没有丝毫的差别。你若是把精力消耗在追逐世间的功名利禄上,这与追求梦中的东西是没有任何...

    黄泰

    |离心|在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4263718896.html
  • 得失大其心

    现形影,镜中亦无物。当知人面不来入镜中,镜亦不往入人面。如此委曲,知镜之与面,从本以来不不入,不去不来,即是如来之义。如此细分判,眼中与镜中,本来常空寂,镜照眼照同,是故将为比。鼻舌诸根等,其义亦复然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离心|六度|忍辱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2395420814.html
  • 只为今生难免堕恶道 谋求涅槃利益自然来

      “业果不虚轮回苦,勤思消除后世贪。”   当你对此生的名声、地位、权力等看得较淡,非常急于准备来世的时候,你还要断除对后世的贪欲,即对来世得到人天福乐的那种贪欲。那么,是不是不求今生,今生...

    夏坝仁波切

    |离心|轮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19103828965.html
  • 思惟死期不定的必要意义

      为何须思惟死期不定?   因为身语行为受心支配,由内心执著不同,将导致行为倾向之差异,若心执着今日不死,必将为现世生活的长久安稳,而作种种筹备,继而为令梦想成真,付之于行动,如是人身都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无常|死|离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4291132568.html
  • 菩提心的殊胜—认识菩提心(4)

      四、菩提心的殊胜   我们已经了解到,学佛的正确发心是发菩提心。但在佛教界,不少人仅仅将发心作为口号,却不曾付诸行动。原因何在?我想,应该是对菩提心的重要性缺乏认识。   就我个人而言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20454933575.html
  • 菩提心的种类—认识菩提心(5)

    乃至菩提,于其中间于无上正等广大菩提而为发心。诸未度有情为令得度,诸未解脱为令解脱,诸未苦为令苦,诸未遍入涅槃为令遍入涅槃。”如是三说。   受持菩提心之后,为令已发之愿心恒不退转,应昼夜各念诵...由玄奘三藏单独译,在佛教界广泛流传。   《瑜伽菩萨戒》的内容,可分为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三大部分。摄律仪戒,是菩萨所受的七众别解脱律仪,偏向于止恶,止一切恶,无恶不止。摄善法戒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7111333809.html
  • 菩提心发起因缘—认识菩提心(6)

    都是修习慈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。有时,别人向我们求法或求助,我们可能脱口而就是“没有时间”。为什么我们更习惯拒绝而不是为他人提供帮助?正是因为我们对于众生的痛苦不能感同身受。甚至,我们还会给自己...,需要两块木头持续摩擦,才能碰撞慈悲和智慧的火花。   修学佛法,最高成就正是菩提心的成就、慈悲的成就。如果说只修一法就能使我们成佛,那一定非慈悲莫属。正如《华严经》所说:“虚空尚可量,菩提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0540733810.html
  • 菩提心的特征及实践-认识菩提心(7)

      七、菩提心的特征及实践   凡夫的心灵世界中,每种心行皆有各自的特征:贪心有贪心的特征、嗔心有嗔心的特征、慢心有慢心的特征。那么,菩提心的特征又是怎样的呢?《华严经》告诉我们:“发菩提心者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1232933811.html
  • 菩提心的实践典范-认识菩提心(8)

      八、菩提心的实践典范   论及菩提心的实践典范,首推诸佛菩萨。我们读诵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、《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》等大乘经典时,不应仅仅关注佛菩萨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菩提心|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2321533812.html